声明里的内容有点“扎心”:近期社会上突然冒出“伯礼医堂”“伯礼国医馆”“张伯礼中医院”“张伯礼大药房”等一堆带着“伯礼”或“张伯礼”字样的机构,有的还开了社交媒体公众号,打着“院士背书”的旗号宣传产品、培训甚至诊疗服务。可这些看似“正规”的机构,压根没得到过张伯礼院士的任何授权!

“我妈上周还说要去‘伯礼医堂’抓中药,说‘是张伯礼开的肯定靠谱’,幸亏今天看到声明了!”一位网友的留言戳中了不少人——对于普通百姓来说,“张伯礼”这三个字意味着“中医权威”,从抗击疫情时的“中药国家队”到平时推广中医文化,他的每一步都透着踏实。可就是这份“公信力”,成了不法分子的“捞金工具”——打着院士的招牌,很容易让公众放松警惕,一旦推荐的产品有问题、诊疗不规范,不仅破财,更可能耽误健康。

针对乱象,张伯礼院士授权学校发出四点“硬话”:第一,姓名权、肖像权受法律保护,没他本人许可,谁都不能用;第二,他从没投资或授权过任何机构用自己的名字开医馆、药房;第三,已经收集证据,接下来会向监管部门、公安机关报案,追究法律责任;第四,提醒大家别轻信“名头大”的机构,一定要查清楚资质再决定。

作为曾经的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、现任名誉校长,张伯礼院士的“稳”是出了名的——他总说“中医要靠疗效说话”,可这次“被冒名”的事,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:不管是看病还是消费,别光看“招牌响”,一定要认准正规资质。毕竟,真正的信任从来不是“蹭名字”蹭来的,而是靠专业和良心攒出来的。

希望这次声明能让冒牌机构“收敛点”,也希望大家都能擦亮眼睛——别让“假院士”,伤了对真中医的信任。

文章插图